這本書有12個小故事,有些小故事讀了很有感覺,有些小故事,不但沒什麼感覺,還覺得很有趣,像在〝特殊學生〞這一篇,我就沒什麼特別想法,甚至,我第一遍看完的時候,還在後面寫了『無法體會,大概不夠有錢吧!』。不過,我想這個學生的想法,大概就是,他對周遭的不幸的人知情,進而有了同情憐憫的心吧!

 

〝我的故事〞也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意思,以自己為悲劇的主角,體會不幸人的不幸,讓自己變的謙卑有同理心。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做到這樣的話,我想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執,那應該就是所謂的世界和平了吧!因為有同理心所以不會有爭吵、不會有戰爭、多些關懷不會有人餓死、病死在家中沒人管了,但是,現在在這世界,確實這些事情都存在著,雖然說這個世界有〝老張〞但是同時也是有對戰爭動畫不大感動的〝某兒子〞(我對這個故事有些質疑,說真的,我不大相信有人會對戰爭,不大感動,非得要把主角換成自己才會有所撼動,至少,我的身邊至今還不曾出現過這種人)。大概真的要發生在自己的身上,才能夠體會不幸的人的不幸吧,就像書裡說的,『如果在拿破崙發動戰爭之前,有人給他一個戰爭動畫,而在前線死掉的小兵是他的兒子,也許他就不會發動戰爭了。』,所以我就想,如果布希在發動戰爭之前,有人給他一個戰爭動畫,而在前線死掉的小兵是他的兒子,也許他就不會發動戰爭了。又如果在賓拉登策劃911之前,有人給他一個類似的動畫,讓他看到死在裡面的人有他的老婆兒子女兒,那他是不是也放棄那樣的仇恨呢?當我這麼想的時候,我又開始懷疑了,會嗎?長期受到不平等待遇,受到欺迫的人,命都不要了,會放棄嗎?也許會,也許不會,所以,還是要追溯到最開始,沒有自以為是、沒有不平等、沒有被欺辱,這個存在著幾個世紀的仇恨,會那麼容易一笑泯恩仇嗎?如果是由現在發動戰爭的一方,先有同理心的話,應該會簡單一些,我總覺得,美國是一個很自以為是的國家,也許是因為他是一個強國吧,所以要他先有同理心,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縮小範圍來看,就說週遭發生的事情,即使是像雞毛一樣的小事情,有時候我們也是很難會有同理心,不是嗎?(不然哪來那麼多社會新聞),所以還是先培養自己的同理心為目標。

 

〝大庇天下阿強俱歡顏〞和〝麵包大師傅〞都提到了,因為家境清貧而無法唸書的遺憾,麵包師傅說自己有一次跑到清大去,看到清大的大學生,心裡好羨幕,回家以後夢見自己也變成一個大學生,醒來之後大哭一場,因為無法唸書而難過,而我卻悠悠哉哉過了四年,這兩者的差異還真大,唯一沒有被我悠哉掉的,就是一些我有興趣的事情吧,包括在學習在生活上的。人是不是要經過一些困難,才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呢?嘗過沒書唸的滋味,才會珍惜現在有書讀;嘗過肚子餓的感覺,才會珍惜碗裡的米飯;嘗過沒有錢的痛苦,才會珍惜口袋裡的每一分錢;嘗過...........又即使現在珍惜,等安逸過了一段時間,又漸漸忘記,是這樣嗎?不是這樣嗎?結論,我大概是這樣的吧!

 

〝再來個三十年〞這一篇,很有趣,老師追蹤每個學生,有沒有持之以恆的唸英文,有沒有持之以恆的背單字,學生也很甘願的即使離開了學校,也願意被老師追蹤,按時的繳交作業,持續的背單字、中翻英,故事裡的學生,還真是乖乖的,隨著年紀的增長,還是認命甘願或許是歡喜的做著老師交代的事情,不過,老師也太有心了吧,持續追蹤耶。看完這一篇,我決定我也要拿出我的行動力,一個禮拜背10單字,雖然,我以前也曾經這麼做過,但是,一段時間之後又忘記了,像我這樣的人,應該是要一段時間一段時間的被刺激,然後才能持續的自動的一直做下去,希望這次的三分鐘熱度能持續久一些。

 

lynn0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